歷史
西本願寺!東本願寺!聽起來非常熟悉。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在京都吧,在京都可是必遊的景點,其建築風格非常有唐式遺韻。
在WIKI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在日本各大城市幾乎都有東西本願寺。
連台北也不例外,只是東西本願寺在台灣土地上,沒有很好的運氣就是了。
▲京都的西本願寺 可惜沒有人在旁邊 不然會知道 其實這建築的比例有多大 |
位置
西本願寺是台灣日治時期建於台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台北捷運西門站。此棟為第二代建築,關於西本願寺的歷史,下面的連接有超詳細的資料以及照片,
延伸閱讀:西本願寺台灣別院@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簡史
1897 日本真宗本願寺派在台灣開教,而在此購地,做為正式寺院的預定地。1922年 開始興建 御廟所 鐘樓 樹心會館 輪番所 本堂 參道等,成為台灣最大的日式佛寺之一
國民黨來台以後,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
1975年 慘遭"大火焚毀"
2005年8月3日 正在送件古蹟指定中的西本願寺樹心會館,遭無名火吞噬。
2006年 將樹心會館及鐘樓指定為市定古蹟 輪番所 本堂台坐 御廟所台基 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3年7月 萬華406廣場完工。
全區配置
▲這是現場的全區配置圖 看了真的會吐血 給我十分鐘 就可以畫得比他好看 而舖面的另一種表現法居然是用"藍色" |
整個廣場利用 本堂基座 左下方T型的樹心會館 左中的鐘樓
以及右下的輪番所 圍塑出廣場的面貌
後記
參道
▲參道的盡頭便是主角本堂 本堂已不復見 倒是後方的大樓吃人夠夠 吃了本堂基座一角 也順便成了視覺上的焦點 |
▲時代的補丁 |
我一直很好奇 參道兩旁鋪石頭有什麼意義嗎?
本堂基座
本堂於1931年落成,當年設計考量蟻害,因此臺基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上方大殿為木構造 ,1975年火災後, 僅存一層樓高的臺基,部分欄杆及扶手,臺基內部空間以僧眾使用為主 ,包括圖書室 會議室 事務室 娛樂室及倉庫等
▲一樣有著時代交替的痕跡 |
▲從臺基上觀看整片廣場 左邊便是鐘樓 右邊是樹心會館 遠端的白色大樓是環保署 |
▲設計者期待在臺基上有活動 便設了一個講台 是不怕活動中的人潮把設置在地上的燈給踹破? 或被絆倒? |
▲台基下方別有洞天 看起來以後會設置像是展覽罐之類的 |
▲臺基下方 尚未開放 |
鐘樓
鐘樓建於1922年,立於一丈高的人造假山上 ,鐘樓屋頂為"入母屋"式, 有精美的斗拱組,大鐘於1901年鑄造 ,二次大戰後遺失,目前的為仿作
▲從樹心會館看鐘樓 |
▲新鑄的大鐘 原本的被偷走了 |
▲從鐘樓看樹心會館 |
▲左邊式輪番所 遠端便是熱鬧的西門町 |
▲從鐘樓端看整個廣場 |
樹心會館
樹心會館於1923年落成,因台灣總督曾賜匾額"樹心佛地",故命名為樹心會館,主要為教育及弘法場所,整體配置為T字型,為"和洋混風"建築,入口的唐門為和風,磚結構為西洋風格
▲樹心會館全貌 |
▲柱子是舊有的 但屋頂是全新的 |
▲古早的防水設計 傾斜的紅磚 有雨淋板的效用 |
▲樹心會館跟中華路人行道的街面 設計真的是有夠隨便~ 這可是門面耶! |
▲樹心會館的穿廊 右邊是大講堂 左邊是廁所 |
▲廁所側的半戶外空間 |
▲樹心會館背面 |
▲廁所又要讓我吐血了 你看看天花板 很欠扁~ |
輪番所
輪番所於1924年落成,為總住持的宿舍
▲自始自終保存最完整 幾乎沒被破壞的 也只有她了 |
▲從輪番所往廣場方向看 |
御廟所臺基
御廟所於1923年落成,是日本佛院建築特色之一,多設置於本堂左右側。此建築原為木構造 ,屋頂為重簷, "尖頂四坡水"式。入口為"唐門"樣式 ,1975年,與本堂一起燒光,現僅存磚造臺基。
▲左側的建築便是御廟所 (圖片來源: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1935年) |
▲從本堂台基網御廟所看 |
▲看來這邊很難有什麼活動可以產生 |
以公園設計來說 只是勉強OK的 而這裡又有歷史故事 理應應該可以讓這邊更加放光彩 但設計卻這麼隨便 讓人蠻失望的
▲周遭都是新植的 只有少數的原生樹種 這應該是雀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