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竹有座小巧典雅的教堂 東後寮教會
融合了西方的語彙 又適應了南台灣的風土
是南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磚木結構教會建築
□ 等級: 未列歷史建築
□ 產權: 私人
□ 完工: 1926
□ 結構: 磚木造
□ 風格: 巴西利卡式
□ 用途: 東後寮 基督長老教會 禮拜堂
當初東後寮還未成立教會時,信徒約有十多戶分佈在東後寮、上溪洲、下溪洲三個部落
新圖都前往牛挑灣教會做禮拜,需步行約四公里
之後東後寮信徒人數增加,因此考慮分設教會
東後寮教會於1917年8月29日由牛挑灣教會分設為支會
剛好在東後寮公路邊,有一塊一分九釐的地
地上有五間民宅要出售,於是決定將此地買起來
1926年2月正式建堂
下圖選自錄自《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七十週年記念寫真帖》 1935年
依照上面舊照片 山牆下 原本是有東後寮 長老教會 禮拜堂的英文字母
如今已經消失了
除此之外 整座禮拜堂完整的保留至今
山牆上裝飾有代表基督教的四福音書的四葉飾
頂端除了十字架 還有一朵花的石雕 十分特別
山牆中間也有花草飾 並用花磚妝點
除了洗石子之外 還有小白口磁磚
除了巴洛克裝飾 還有現代幾何線條
材質與語彙運用可謂多元
除了山牆比較華麗之外
正面其實蠻樸素的
主入口沒有特別壯麗
但是清水磚鋪成的立面 還是非常典雅
尤其是圓拱窗譜出的拱形磚體
抑或是入口的洗石子雨披
可以發現雨披上也有四葉飾
教堂側面設計也很特別
似乎要呼應台灣南部多雨烈陽的天氣
設計出半戶外的檐廊
令人聯想到清朝街屋的正面的外觀
再往裡面看
可以發現到牆體有特殊結構
其實就是”扶壁“
有扶壁的話 代表著室內有著寬廣的無柱子空間
扶壁就是讓牆壁多一層支撐力
支撐著厚重的木屋頂
也讓室內空間沒有柱子 形成寬闊的視野
講台上有座匾額 題字於1927年
是鹽水仕紳 楊雲龍所贈
斑駁的外觀 反映出禮拜堂的風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