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在中正紀念堂旁邊 藏著一座靜謐的工廠
近一百年來 此處可是亞洲最大的樟腦工廠
曾經提煉著台灣的經濟命脈
而現在搖身一變
成為首都核心區博物館計畫中重要的一環節
□ 等級: 國定古蹟
□ 產權: 公有
□ 完工: 1914
□ 結構: 磚石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工廠-博物館
----------------------【歷史】---------------------
總督府為了因應樟腦專賣制度
於1899年於台北城南門外興建樟腦加工工廠
初期稱「臺北樟腦局南門外試製所」 而後稱為「臺灣樟腦局樟腦製造工場」
1901年再稱為「專賣局南門工場」
戰後由於石油工業取代塑膠所需的樟腦 1967年決定裁撤
廠房土地陸續分割出售出去
目前僅剩存紅樓與小白宮
1998年指定為國定古蹟 於2013年成為台灣博物館的一部分
----------------------【配置】---------------------
臺北南門工廠原本為一塊完整街區
但愛國西路與羅斯福路側接轉賣給中央銀行 勞保局與財政部
僅剩左下角約1/5之廠區
目前保留下的細部模型
主要建築只剩下左邊的樟腦倉庫(紅樓) 中間的物品倉庫(小白宮)
以及中間的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北邊有座較華麗的 有山牆的樓房則為總辦公室
目前只剩地基存在
另外仔細看的話 其實有許多鐵軌穿插其間
也是整個園區內重要的元素
----------------------【設計】---------------------
進入園區 最會掀背小白宮吸引
由總督府技師野村一郎設計的原料倉庫,建於1902年
整個園區的內聚核心便是這座四百石貯水槽
當時主要水源來自工廠的冷卻水
如果一有火災 便可取此水
四百石貯水槽的中間 有一座紅色的消防栓
更強化了這座水池的功能
逛著逛著便可發現有個奇特的路線
是利用原本就園區內的輕便臺車舊有的路線
當時輕便臺車全台灣各個鄉鎮些可以看到蹤跡
還有幾座復古的臺車
可惜不能移動 固著於地面
這條路線延伸至紅樓 也就是以前的樟腦倉庫
現在則為台灣博物館 南門園區的主入口
紅樓的保存狀況良好 建於1914年
由臺灣總督府技師土生瑾作設計
紅樓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是樟腦及鴉片成品的倉庫 為兩層樓的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
第二為半戶外的荷造場(捆貨及包裝的空間)
荷造場入口相當美麗而有特色
並有著白色條紋 有著"辰野式"強烈的風格
門窗上的拱心石的設計則極為突出
此為假的拱心石 在古典建築中常成為裝飾性元素
但為了要支撐荷造場的屋頂重量 又設計的更為突兀巨大
並成為實用的物件 而非單純裝飾了
至於倉庫內部 一進去便可聞到檜木香
空間高挑而壯闊
可以明顯看到RC的鋼筋水泥構造
地板上也完整呈現以前的構架
紅樓屋頂跟原本的二坡水木屋頂也有所區別
巨大純淨的辰野外牆
在台北市中心 也是極為獨特的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