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JUST Old】台北-欽差行臺



大家都知道台灣總督在總督府辦公(現總統府)
但1895年 日本乍來台北時  也還沒有總督府這東西
就在布政使司衙門旁的欽差行臺當作辦公室
原本是巡撫邵友濂為接待中央官員而興建的行館
直到1919年總督府完工後 他才卸下歷史重擔
至今更成為台灣唯一存活的清朝衙門建築


布政使司衙門與欽差行臺原本建築於西門與衡陽路旁
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堂位置
1919年總督府完工以後 此建築體便成為展覽聚會場所
之後為了要興建龐大的台北公會堂(中山堂)
便把這龐大的建築群分解成數塊 分置於台北許多地方
其中欽差行臺最重要的部分 被放到了台北植物園中
意外的進入得天獨厚的保存環境



目前欽差行臺的主體
為七開間 三進的主體

當時的欽差行臺主體建築群
2013年以前 一直被誤認為布政使司衙門
之後才給為原名

內部華麗的辦公空間

目前在植物園的建築正面
三開間中 兩旁門上為文官彩繪
有加官進路 子孫繁昌寓意

在靜謐的植物園中 有種遺世獨立感

屋脊曲線平緩 有短小的燕尾翹脊 稍微平淡

石雕竹節窗 窗條數目與奇(吉)數
有祈福之意


進入頭門 首先看到的是兩旁觀音石造的抱鼓石
左龍 右虎



正門口的門神武官彩繪
有捍衛門戶之意
可看到外面植物園的鬱鬱蔥蔥

進來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第一個中庭
以及之後的儀門

棗紅色是這整體建築的主體色 顯得莊重

大木結構的燮龍造型
以如意及雲紋曲線交互變化

頭門兩旁連接左右廂房

這座中庭 在1百年前的原址兩旁 曾種有蒲葵
移到這之後 改種鴨掌藤 顯得空曠


左廂房的歷史介紹
也是在看到許多珍貴照片的

從右廂房看中庭
可以注意一下 其實整棟建築的窗櫺形式都不盡相同

在儀門回頭看頭門
以及背後高聳的椰子樹

儀門上的文官彩繪

進入儀門
便可看到三條廊貫穿到大堂

儀門到大堂間有三條廊
三條廊形成二個小中庭

中廊直通大廳
身歷其境 會感覺很氣派明亮

回頭可以看到儀門以及更遠處的頭門


萬字花格的窗櫺

到了大堂 
高聳的柱子 形成非常寬闊的空間



在旁邊都有清朝的舊建築結構


由數塊石心木拼接而成的大門
是清朝的產物 雖然已經褪色

大堂後面有一大片 正八卦紋窗櫺 非常漂亮




整棟欽差行臺逛完不用20分鐘
雖是用來接待高級官員的台灣門面建築
卻很精緻的裝飾與構造
看的出來在清朝統治台灣的末年 財政拮据的窘境

這棟建築也頗坎坷的 建築於1892-1894年
沒想到落成後沒多久 台灣就變成了日本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