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JUST Building】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六堆客家園區一反常態
不再是客家圓樓或傳統建築當道
卻以巨大的金屬傘型構架來當作園區特色
並充分表達阿猴地區茂密的林相
讓人非常想進去體會一下當下的空間感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位在屏東國道三號旁
2010年完工 由空拍可以知道園區面積非常大
且有部分土地還沒開發 目前應該只是第一期完工而已


主體建築 由六個大傘與一座行政中心為主
行政中心主要都披上了植物 所以存在感很小
還可以發現每個傘頂都有太陽能板
太陽能板都配同一個方向-南方 
也可以了解到整個園區的方位




噴泉廣場

由入口進來 第一個看見的大傘便是噴泉廣場
一個單純的架構 沒有任何附屬設施
是主要的活動廣場 
也可詮釋建築師想要表達的遮蔭效果
"阿猴林大樹蔽天 行數日不見日色"

從園區入口便可以見到大傘的簇群
 

偌大的空間 主要是舉辦活動的場地
平常則會定期噴水

每座大傘的高度大約15-20公尺(6層樓高)
所以維修時 都要使用特殊機具


工藝兒童館

大傘與工藝館相結合
形成雙重屋頂的概念


 兩種不同結構與屬性的物件相結合
其實感覺有點格格不入

室內是一間間的展覽館 但非常昏暗

 

大傘的主柱子與建築物乍看是結合在一起
其實是分離的 因為兩種屬性不同

 

在大傘邊緣 則設有人工沙灘
讓小孩子這邊玩沙
 

在更外圍則有極淺的人工河道
應該是以微氣候調節為目的



客家食堂

另一座傘下 則以美食區為主
一樣是大傘與建築的結合

在這座建築中 走起來非常舒服
因為建築沒有他自己的屋頂
是以大傘為他遮風避雨
所以室內非常明亮寬敞
也符合綠建築的基本概念
 


用餐區則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大片落地窗可以看見外面的植栽


好客市集

這座大傘以商業性質為目的
中間擺放了許多桌椅

在傘邊錯落了幾間平房
主要是販賣紀念品的商店



在另一座傘下 則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性
建築師以"無為" 來詮釋傘下的活動
也就讓它的可能性無限延伸

模糊的界定一個空間
使建築隨時間而得以彈性運用
是建築界常用的手法 也會讓人想起柯布的馬賽公寓

中軸廣場

中軸廣場以 景觀池-露天中軸廣場-噴泉廣場-行政中心
形成一條園區主要軸線

在景觀池的另外一端
就可以把這四樣東西以視覺串在一起
水-廣場-傘-建築

在中軸廣場上眺望景觀池與公園


植物

六堆園區企圖恢復阿猴(屏東)地區的雨林景觀
所以植栽的種類非常豐富
綠地面積廣大 甚至發展多種垂直綠化

爬牆虎爬向木紋水泥牆
形成有趣的景觀

複層綠化也是植栽重點
多層次的植栽 得以讓生物在底層棲息

建築師也考慮到太陽方位的問題
陽光難到達的地方 種植蕨類
向陽處 則種植半日或全日照灌喬木

 

在園區中也常見到香蕉樹等農業用植物

垂直綠化方面 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利用大傘的柱子
讓植物攀爬身長
因為傘下難有陽光進入 所以主要都是耐陰植物為主
 


另一種垂直植栽規劃 就是行政中心的設計了
在台灣很少見 但國外運用很多



結構

剛開始看到六堆的照片時 以為他是以客家土樓來發想這巨大的金屬結構
來到現場才發現是以油紙傘為發想
如果把一個雨傘放在地上 他一定會倒下來 
為了不讓雨傘倒下 則要運用許多配件來撐住它

其實就把它當作真的一支雨傘
金屬骨架與塑膠薄膜撐起了一大片的傘下空間

中心的柱子粗大 要承受整座傘的重量

以中心輻射狀散開 也有斜撐來擴大整個雨傘的投影面積

雨傘最上端也有繩索來拉著這龐大且重的屋頂
繩索的規律線條 也勾勒出結構理性的思維


光有中心柱子與斜撐及繩索是不夠的
雨傘也會向四周晃動
因此在園區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放射狀的金屬桿件

為的是不讓大傘在颱風或地震來時
晃動得太劇烈而傾倒

除了金屬感見外 也有繩索來固定大傘
看來這巨大結構在颱風或地震時
可能會非常不穩定

在工藝兒童館中的大傘柱子
這種柱子與地面的接法
讓大傘在劇烈震盪中 可以來回移動
藉此來分散巨大外力可能對柱子的損壞

就跟一般高樓大廈一樣
大廈被外力碰撞而移動時 外力的能量也就會慢慢消失
如果不讓大廈移動 外力的能量無從發散
就會直接破壞大樓結構

行政中心

雖然是整座園區的重要建築
但是植物覆蓋其上 讓人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入口在建築兩側 較不明顯




入口走進去 可以看到一個合院型的庭園

雖然是主入口 但是卻給人靜謐的感覺

巨大高聳的金屬傘依舊容易主宰著天控

在廊道中 間單的清水模及青苔
透露出此地的潮濕

 

因為這裡面北 所以陽光很難照到
高聳的植栽牆以波士頓腎蕨為主
 

在巨大的植栽牆裡面
則是通透的空間
是個不用空調的涼爽空間


其實行政中心是以客家圓樓作主要發想的
但只做成半圓狀 因此乍看很難聯想其中
裡面也是展覽空間

 


田園地景區

這邊以一座客家菸樓與農田為主

其白色的太子樓 表明出他是菸葉曬乾的工廠
雖然是新蓋的建築 但很多人都遺忘這種台灣中南部常見的工廠形式

附近盡是種滿了菸葉 似乎呼應著美濃地區曾經興盛的菸葉王國

不只種菸葉而已 其他地方則有各種蔬菜

在園區中常看見這種有趣的導覽地圖



景觀池與公園

這座偌大的水池 呼應著綠建築中重要的微氣候調節功能
也創造豐富的生態環境
更製造美麗的景色

湖邊有許多錯落的椅子 如果有透水性高的步道串連的話會更好

從景觀池看這幾座巨大的傘

湖中或湖邊也常有裝置藝術
看得出是水牛嗎?

為了讓人們更親近湖邊 有設置幾條木棧道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因為才完工幾年而已
所以很多地方還有未完工的味道
讓人覺得收尾收得不是很OK

每座大傘與傘下的建築也感覺有點過於鬆散模糊
走在傘下的體驗都是一模一樣的
應該可以有更多有趣的設計在其中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近幾年公共工程中最令人驚豔的建築之一
在於思維.美感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