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JUST Old】台北-大同 日新公學校



□ 等級: 台北市定歷史建築
□ 產權: 公有
□ 完工: 1920
□ 結構: 磚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日新公學校→日新國小

----------------------【建築歷史】----------------------

1917年 日本人將下奎府町二丁目的水田和池沼填平
設立「大稻埕第二公學校」,是專門只招收男生的學校

當時旁邊的蓬萊公學校只招收女生
因此戲稱「日新公,蓬萊媽」

----------------------【配置】----------------------
日新公學校的配置相當簡單
上方空照圖可以發現 整座建築群 圍成口字形
東側可以看到一棟禮堂建築
目前保留的是西側之主要教室棟

----------------------【設計】----------------------
建築物的構造 目前研判是加強磚造
並外覆洗石子 來增添裝飾元素

並且在主要及次要入口上
都設計了車寄構造
在建築南側 還可以看到長條狀拱窗
應該是這幾年新建築上去的樓梯空間

建築西側 也就是正門口的部分
一樓採用半戶外走廊
二樓卻直接設計成教室空間 看起來相當匪夷所思


研判日治時期二樓也是半戶外的走廊
只是目前封起來成為教室的空間
因為注重建築物理環境的日本人 不可能直接讓教室西曬
只有日後的國民政府 會無限制膨脹對於空間的慾望


建築的東側 也就是面對操場的部分 
舊可以看出當時原始的設計了
一樓為矩形的開口 二樓為圓拱開口
皆是半戶外的走廊空間

所以當初日本人的設計
是雙走廊 中央夾著教室的規劃
如此一來 東曬或是西曬 都無法干擾學生的就讀氣氛

如此的設計 也是因為學校本身的先天性缺點所致
當時主要道路為太原路 南京西路只是一條小街道
所以入口才會設置在太原路上
量體成為南北向 因而東西曬嚴重
所以利用設計手法來對付先天的氣候缺陷 

另外 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日新公學校的質感
相較於鄰近的建成小學校(給日本人讀的小學)
設計上較為普通
比如紅樓中央的通廊 就是完全的清水磚 毫無半點設計元素
著實可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