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漁港水產館是基隆 乃至全國保存完整的日本漁業產業建築
是基隆漁業產業鏈中 重要的一環
內部豐富的空間樣貌 更能體會出當時政府對於漁業的重視與用心
□ 等級: 基隆市定古蹟
□ 產權: 公有
□ 完工: 1934
□ 結構: RC造
□ 風格: 折衷式
□ 用途: 漁港水產館→基隆區漁會→荒廢→修復
基隆漁港水產館又稱漁會正濱大樓
其所在之正濱漁港,前身為日治時期 1935 年建成之基隆漁港
於國民政府時期由基隆漁港改名為正濱漁港
日本人於1929-1934年之間 進行基隆漁港的築港工程
工程竣工後 基隆漁港成為基隆港區內的漁業專用港
在此陸續設置許多漁港公共設施,如製冰廠、魚類加工廠、造船廠、魚市場等
為臺灣北部遠洋及近海漁業作業的基地
上圖可知 口字形的水產館附近有許多大型建物
皆是倉庫 店舖及市場空間
可見此區在當時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上圖為"基隆漁港路盎設備配置圖"的一部分
可以看見緊鄰水產館旁的基隆漁港的魚市場(大型長條空間)
於 1926 年竣工,約於 1980 年代拆除
雖然已不復見,但魚市場自日治時期以來,其使用與漁會正濱大樓息息相關
目前仍可看到與水產館的連接處
其輪廓可以描繪魚市場的形狀
----------------------【設計】---------------------
立面如實以窗戶表現出其內部功能
再以十三溝面磚與洗石子舖滿整座立面
主要入口採用現代主義簡潔的線條
僅以深雨庇與圓窗來妝點
雨披的懸臂樑 採用具有裝飾藝術語彙的風格
入口兩側均設置了圓窗
當那個時期在公共建築常見的窗戶樣式
而溝面磚圍繞圓窗鋪設 亦形成有趣光影
入口處的門窗均採流線形的樣貌呈現
跟海洋漁業有所呼應
水產館靠近馬路面貌(南面與東面)
東面的一樓 設置有長條連續的雨披
依照上面平面圖 應為公眾食堂 澡堂 理髮室等設施
由於日本漁民從事的漁業出海時間較長,而且很多在基隆漁港並沒有住所,
對剛下船的日本漁民而言.洗澡、吃和住宿就是最重要的需求,
因而,水產館當時配置的浴室、大眾食堂、理髮室、泊宿室等服務
下圖為炊事堂(廚房)的煙囪
建築下緣以洗石子仿石塊疊砌表現建築之厚重感
色彩溫潤的十三溝面磚
由於是一間機能性極高的建築
因此內部空間簡潔而直接
穿過玄關 直接看到樓梯大廳
洗石子大樓梯有助鑄鐵欄杆
可以看出中國古錢幣的意象
除了樓梯大廳之外
另一個空間欣賞熱點就是中央天井
西端一樓再設計半戶外走廊空間
二樓會議室為了呈現超大跨距的空間
設計出的特殊柱樑系統
內部空間因為太過機能性 而千篇一律
但是各處的梯廳反倒成為有趣的地方
各種窗戶形式與欄杆 成為建築師玩弄設計的場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