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霞洞位於北台灣最大的佛教、道教名山-獅頭山
它的特色是擁有特殊的巴洛克式牌樓立面
在獅頭山諸佛寺中算是一朵「奇葩」
顯示了當代建築物受洋式風格顯著的影響
□ 等級: 未列歷史建築
□ 產權: 私有
□ 完工: 1932
□ 結構: 磚造
□ 風格: 巴洛克式
□ 用途: 宗教場所
----------------------【歷史】----------------------
靈霞洞由淺窄石洞闢建而成寺廟
大正6年(1917年) 德心和尚奠基創建 大正13年(1924年)竣工
安奉釋迦牟尼佛、伽葉菩薩、阿難尊者、觀音菩薩、韋馱菩薩、關聖帝君諸神佛
昭和7年(西元1932年),正殿門口修建一座牌樓
----------------------【設計】----------------------
靈霞洞牌樓建於洞窟之外
完工於1931年的牌樓
展現的是日治時期最輝行燦爛的年代
三開間分割 兩邊小 中間大
中央開間之山頭最高聳
弧線型的山頭輪廓下 有著極為繁複的石雕
中央為花草搭配勳章之裝飾 兩側粉紅洗石子之螭龍
下方極為精彩 可見一條龍被大量魚群簇擁至"風門"
代表著鲤躍龍門
兩側山頭頂端以獅頭置頂
兩側擺放著石榴與壽桃 象徵多子與長壽
左右兩側門上方各題「山虛」「水深」二字,為德心和尚之手筆
每逢春季來臨,洞前山谷一片雲海
山在虛無飄淼中,谷地流泉,水深莫測,故曰「山虛」「水深」
又在雲海飄動時,霞光萬道,穿過雲隙直射山岩
此時五色彩雲,變化萬千,故取名「靈霞」
此外 花磚更是一大觀賞重點
日治中期 是花磚運用的鼎盛時期
此日本進口的建材 當時要算是價格不斐
不只靈霞洞有花磚 附近其他廟宇也有大量用上
足見巴洛克與花磚等西化風潮 也影響到了道佛教的審美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