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JUST Old】嘉義-新港街屋 新民路

嘉義大地震把清朝時期的新民路整個摧毀
日後的都市計畫 造就了現代的新民路
也是日治時期 新港最主要的商業大街


新港 古稱"新南港"
相對應的就是"舊南港" 位在北港的南邊 

1750年(乾隆15) 笨港溪(今北港溪)嚴重氾濫
將笨港分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兩部份
1782年(乾隆47),發生漳泉械鬥,笨北港泉州人攻打笨南港
加上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
使笨南港漳州人遷至東南方的「麻園寮」,稱「新南港」
繼承了昔日笨港的歷史文化,也成為今日新港發展的起源,至清末易名「新港」

日治時期的新港 發展速度上遜於鄰近的北港
市街規模僅有新民路 大興路以及奉天宮前的中山路
而新民路在舊時稱為"大街"
與後街(大興路) 北勢街(中正路) 等相呼應

新民路是新港最熱鬧也發展最早的一條市街
市街的中心點即是奉天宮

上下新舊景的對照圖

新港公有市場 位於新民路上
在日治時期地圖中即可看見標誌其中
旁邊的中正路(北勢街) 也設有分駐所 郵便局與信用組合
此區可說是新港的政經中心

1904年嘉義大地震 中正路與新民路交接處的分駐所看新民路的街景
建築幾乎全毀
遠端左邊應為奉天宮
也因為建築全毀 所以日後才有全新的都市計畫

1960年代 新民路上的街屋群
可以看出皆為磚木造的建築 
也許商業規模不大 所以都非常樸素 

新民路的路幅夠寬 因此沒有道路拓寬的危機
然而存在的街屋並不多



新民路 街屋1號 2號 3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位在奉天宮旁的三棟建築
是目前僅存的二層樓街屋

一樓都有西方柱式的妝點

二樓的表情就很多元了

鐵窗的形式都不一樣
另外 表面都貼上磁磚 也是很少見的材料表現



新民路 街屋4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位在剛剛三棟街屋旁的4號街屋

長條的平面 為街屋常見的形式

4號街屋為二進的空間
下圖為第二進的背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