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JUST Old】台北-新莊 潮江寺

在新莊逐漸消逝的歷史中
很慶幸潮江寺就這樣保留了下來
典型的大正厝建築 觀音與土地公分別一層樓
享用同一個空間



□ 等級: 新北市歷史建築
□ 產權: 私有
□ 完工: 1933
□ 結構: 磚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寺廟



----------------------【歷史】----------------------

此廟原稱為「草厝仔間」 
原為米市巷與碼頭旁提供工人休息的草屋
在清朝末葉,新莊與對岸板橋的漳州人發生泉漳械鬥
新莊人就在此建築上方搭建二樓高的瞭望台,為預警之用

到了日治時代,以磚瓦改建為二樓廟宇
據傳當時有一石頭浮出水面,狀似觀音菩薩
故在福德祠樓上加蓋名為「潮江寺」的觀音寺以供奉
另一說是,有人從大漢溪中找到狀似觀音的石頭帶回祭拜
相傳很靈驗,地方遂共同在河邊蓋廟奉祀



----------------------【配置】----------------------

據說居民認為建築物門口原本面臨大漢溪
是保佑到北邊的板橋江仔翠,沒保佑新莊
故建寺時將門轉向面朝米市街,而形成現今的方位
又因位於大漢溪畔,故名「潮江寺」
當地居民說自從轉向後,原先常來拜的板橋人不再來祭拜



米市街是當時附近地區的糧食中心
如今的米市街 已經難以想像當時壅擠的盛況
而巷底的視覺端點便是潮江寺
寺廟的後方便是大漢溪與碼頭

----------------------【設計】----------------------

潮江寺設計相當特別
在於放棄了傳統中式廟宇的格局 並造了兩層樓
研判當時因為是位於河岸邊 腹地狹小所致
紅磚組成的西式山頭 洗石子小陽台等
皆展現當時對新事物的開放程度

2024立面新貌

2018立面舊貌

2024側面新貌

2018側面新貌

2024山頭新貌

2018山頭新貌

二樓則設置了弧形的小陽台
門口上方寫著"潮江寺" 是拜觀音佛祖的空間
一樓則寫著"福德祠" 則為土地公廟

二樓則設置了弧形的小陽台


內部祭祀空間其實極為狹小
甚至連樓梯寬度約莫50公分而已
而建物左山牆上緊鄰磚造金爐 長年燻黑牆壁
進年修復之後 雖保留金爐 但也好像停用了

樓梯寬度約莫50公分而已


建物左山牆上緊鄰磚造金爐 長年燻黑牆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