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
中壢於道光年間發生閩粵械鬥
因此客家人遷居不遠處 成立"新街" 與老街做呼應
新街發展相當迅速而繁榮 使中壢成為雙核心城市
新街中心為仁海宮 廟埕前有一敬字亭
但因為年久失修 於1932年重建於現址
連同伯公廟也易地重建 相互呼應
此外也位於中壢第二公學校之出入口 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
----------------------【配置】----------------------
台灣客家人相當重視敬字亭之建設
在桃園與屏東皆可見到
而中壢聖蹟亭可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方形基座 基座欄杆、轉角與線腳皆有浮雕
第二部分為雙色八角底座 各角邊再加上粗曠稜角
第三部分為方形爐座 有大正時期的巴洛克雕花與浮雕
爐口還有蝙蝠之裝飾 整體是最為華麗的部分
第四部份為六邊形頂層 採六角鑽尖飛簷
亭身共呼應傳統地理觀中「六氣、四象、八卦」的原理
![]() |
方形基座 基座欄杆、轉角與線腳皆有浮雕 |
![]() |
亭身共呼應傳統地理觀中「六氣、四象、八卦」的原理 |
![]() |
六邊形頂層 採六角鑽尖飛簷 |
![]() |
爐口還有蝙蝠之裝飾 整體是最為華麗的部分 |
![]() |
方形爐座 有大正時期的巴洛克雕花與浮雕 |
![]() |
雙色八角底座 各角邊再加上粗曠稜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