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JUST Old】台中-大甲 大甲水道

大甲水道是1911年建立的自來水供應系統
更是台中境內首座自來水設施
當時大甲人比台中市區更早有自來水可以使用


□ 等級: 未列古蹟
□ 產權: 私有
□ 完工: 不明
□ 結構: RC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自來水廠


----------------------【歷史】----------------------

1907年大甲還是由苗栗廳管轄時,就已提出要興建大甲水道
但計畫後來因苗栗廳在1909年被併入臺中廳而中止
臺中廳在之後進行水道設置的調查
1911年4月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提出此計畫
1912年6月完工並開始給水,1913年4月20日舉行盛大的落成式
工程總經費35,000圓,其中三萬元是臺中廳的公共衛生預算
五千圓是由帽蓆營業組合提供
最初計畫的給水範圍只有在大甲街,計畫給水人口5,000人

選自台灣水道誌


----------------------【系統】----------------------

大甲水道水源自瓦瑤溪上 並闢建水路進入水廠
透過地勢高地差的重力自然往市區流下
進入水廠後 由高至低分別為
取水井、沉澱池、沉澱井、過濾池至淨水池來儲存水源



瓦瑤溪上的取水口 選自台灣水道誌

取水口終點 進入左前方取水井 再進入右後方沉澱池

沉澱池後 進入圖中圓形沉澱井 再進入圖右過濾池

過濾池有兩座顯眼機房建築

----------------------【設計】----------------------

甫進入大甲水道
可看到大樓梯上的西式建築
為淨水池之入口
門額有龜山理平太(警視總長兼地方部長)的題字「甘泉」

旁側有戰後新建的淨水池與入口
門額由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先生的題字「飲水思源」
此建築可能建於美援時期 並接受美援資助


門額由龜山理平太之題字「甘泉」

淨水池通氣閥

旁側有戰後新建的淨水池與入口

新建的淨水池通氣閥

配水池上面的通氣閥

上來一階 可看到兩座過濾池
兩座明顯機房 已換成水泥建築


繼續往上一階 可看到沉澱池之擋土牆
周圍植滿參天大樹
讓人瞬間有崇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