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JUST Old】台南-東區 日軍步兵第二聯隊 建築群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早期稱為第二期永久兵營計畫
第二期永久兵營計畫因承繼第一期永久兵營計畫之建築經驗加以改良
且正值日軍獲得日俄戰爭勝利之後
相關建築乃為各時期兵營計畫最華麗者
能存在到現代  並與旁邊的衛戍病院 陸軍偕行社 
成為台灣最完整的軍事歷史園區


□ 等級: 國定古蹟
□ 產權: 公有
□ 完工: 1912
□ 結構: RC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日軍步兵第二聯隊 →中華民國國軍光復營區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是日治時期日本陸軍駐守於臺南的部隊
第一聯隊進駐臺北,而第二聯隊進駐臺南
可說是當時日軍在南臺灣的指揮中樞
該營舍建築由日本陸軍經理部營繕組設計,為明治末期大正初期的作品

下圖可看出東側及北側通過的深黑粗線條為 台南古城牆 
城牆完成於1791年左右,中央為小東門 約於1723年已完成建造

府城城垣在日治時期已失去防衛性價值 各段城垣及城門逐漸遭到拆除
但小東門段城垣因緊鄰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城垣乃被利用作為營區圍牆
惟具甕牆形式的小東門仍遭到拆除的命運
直到民國時期 因小西門可能遭到拆毀 而移到此區 形成有趣的歷史錯置場景

二次大戰後 營區由中華民國國軍接收 成為光復營區
直到1966年轉給成功大學改為成大光復校區
現存營舍主要三棟
分別是國立成功大學的歷史系館 原為第5.6中隊的兵舍
工業設計系館(大成館)原為第7.8中隊的兵舍
藝術研究所(禮賢樓)原為步兵第二聯隊的總本部


下圖可以看出三棟建築的主要位置
第二聯隊設置在鐵軌路線旁 可能是因為方便調度之故
另外可以看到北邊的日軍衛戍病院 【JUST Old】台南-日軍台南衛戍病院
以及西邊的陸軍偕行社 【JUST Old】台南-北區 陸軍偕行社
在台南市北方形成了完成的軍事區域


第7.8中隊的兵舍 以及 第5.6中隊的兵舍 為兩棟長條建築
外觀呈現連續的迴廊拱圈 中央主入口採用羅馬式樣門廊
為此建築物最醒目的特徵
該批建築為日本陸軍最早實驗採用鋼筋混擬土的建築之一 平面皆是一字型
在四周都有迴廊 兵舍均置於一有通風孔的基座 皆是為了適應台灣潮濕炙熱的氣候


如今外觀上沒有太多的變動
唯獨顏色上變了許多


上圖為現今使用的平面圖
下圖為日治時期推測出的平面圖
可以看出軍中起居的大空間 與日後的教學空間有著很大的差異


身為國定古蹟的建築群
看來修復資金一次無法到位 
因此可以從這兩棟兵舍 看出這60年來使用與維護的差異

甫修復完成的第7.8中隊的兵舍
原始樣貌基本浮現
灰色洗石子搭配清水磚 為主要建築色調

連續拱圈呈現典雅樣貌
清水紅磚為基底 加上灰色洗石子欄杆 拱心石
再搭配白色漆 增加豐富感

建築的左右兩側三分之一處設有次入口,東西兩端也有出入口

修復後 洗石子原色出現
二樓欄杆也出現星形圖騰

建築正後方也有入口,但門廊只有四柱 並有山牆設計

然而修復後的樣貌 山牆並未恢復原貌 也並未恢復屋頂通氣塔
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選自wiki
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本部圍在兵舍西側
規模比較小 但精緻度上更甚前者

主立面有兩個入口門廊,門廊中間有五個連續拱圈,而兩側有兩個連續拱圈
東西兩面各有三個獨立拱圈和裝飾性的小扶壁

下圖為1970年代照片
可以看出當時原始的灰色外觀

如今洗石子部分塗成了鵝黃色
再隨著時間 油漆剝落之下 展現相當噁心的色調

此棟的設計相當特別
有別於中央的主入口設計 此棟卻用兩側塔樓為主入口
塔樓是整棟建築設計元素最多的地方

除了有拱心石 凹凸繁複
頂端還有獎盃 等華麗的設計

塔樓的設計 並複製到轉角處
 整體展現平均和諧的立面



東側立面 設計上也有很大的用心程度
角落的兩座粗大凸壁及山牆的屋簷構成此立面之外緣
其間則有三個拱圈,中央較高,在閣樓高度形成一半圓拱窗
並與中央圓拱兩側扶壁及看似由牛腿支承的陽台女兒牆共同定義側向入口
而角落的凸壁之上各置有一厚重的瓶飾,兼具女兒牆及側脊的收頭

東側立面的拱心石處理成「渦卷形式」 與其上類似巴洛克山牆的山尖連成一體。

建築背面為十四座連續拱門 也很壯觀

內部空間比起兵舍 也有更多裝飾性元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