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JUST Old】台北-萬華 林氏洋樓

林宅這塊土地在未蓋房子之前,原本為切割大理石的工廠
艋舺因靠近火車站的關係,在當時成為台北民生物資的集散區
林家原本為殷實之菜農,加上地利之便,生意因此而越做越大
林家有鑑於此,便在昭和6年(1931),購買綠町三丁目一二八番號興建此大厝



□ 等級: 台北市定歷史建築
□ 產權: 私有
□ 完工: 1932
□ 結構: RC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林氏洋樓 - 星巴克 

----------------------【歷史】----------------------

「萬華林宅」林氏家族家非富商名人出身
目前有紀錄在艋舺發展之林家第一代是林細保
細保出生於清道光26 年 明治44年去世。戶長由長子紅麻繼承

林細保與妻陳氏春,育有四子:林紅麻、林惡水、林遍金、林金水
林紅麻是苦力出身,後為泥水匠師;其弟林惡水經營之「林惡水商行」
在日治時期從事對日之進出口貿易,為興盛一時之蔬果批發商
其餘的兩兄弟林遍金、林金水皆幫助林惡水共同經營蔬果批發的工作

林家之「林惡水商行」主要的業務有三項:
一、日本、台灣特有蔬菜水果的進出口,包含代理中南部的蔬果買賣
二、將蔬果送入中央卸貨市場(西寧市場)拍賣,作為中盤商
其餘留一小部份自己在公設西門町食料品小賣市場零售
三、由於與公部門之良好關係,因此取得為總督府、鐵路局、台北市役所
專賣局等單位之蔬果特約供應商。
生意應接不暇,在日治時期儼然成為艋舺地方之大戶,因此興建萬華林宅

上圖可以看出,林宅興建之前,日本政府公告市區改正計畫
林家因為考慮預定將於昭和20年(1945)左右實施之都市計畫
會因西園大橋之開闢而將林宅分為東西兩段
因此決定順應計畫道路來興建林宅,以避免造成日後必須拆房子的命運
林家遂將林宅之正面朝向都市計畫道路,平面並因而呈斜梯形狀

下圖可以看出林宅主要出口 因為西園路尚未開闢
所以出入口設在側邊的西園路一段306巷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依據日治時期之都市計畫
林宅因早就考慮到未來新闢的道路,至今終於正面面向大道
又因為目前306巷的部分原本為西園大橋,後來西園橋拆除改為西園路一段
原本鐵路的部分因為鐵路地下化而成為艋舺大道
使得林宅三面臨路,更引人注目

以上摘錄自 王惠君《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調查研究》


----------------------【配置】----------------------

萬華林宅興建約於昭和7~10年(西元1932~1935年)
是一棟四層樓的樓房,當時稱為「紅毛樓」
格局坐東朝西 因為都市計畫的道路與土地奇特的切割方式
造就了現今獨特的立面外觀


但在朝向配置上有一點特殊之處
是四樓的公媽廳的朝向與建築物正立面朝向是不同的,其朝向為坐南朝北。
與梯形的量體有明顯差別


----------------------【設計】----------------------

建築立面以大面積白面瓷磚鋪成
光滑質地與釉料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除了磁磚 亦大量使用洗石子材質
主要配置在勳章等裝飾元素、二三樓陽台與門窗柱角等收邊
更加展現建築整體的立體感


除了正面的白色磁磚之外
建築另外三面皆以清水磚展現原始色彩
並以大量拱窗或長窗來當作採光面積
並可以看到雨庇的設計 

說是白面彩磁可能有點不準確 看起來應該是淺褐色的色澤
每處都以洗石子為收邊

林宅的屋頂層(四樓)為公媽廳及兩間房間
屋頂型式為日式「入母屋」樣式,也就是中國所稱之歇山式屋頂
公媽廳外的簷廊下承四根柱子
柱柱頭為石材建造,柱頭有仿柯林斯柱頭的浮雕


林宅一樓為公共性空間及其經營商業活動的空間為主
附帶一些儲藏空間和服務性質等空間
二樓、三樓則為居住的生活起居空間
建築背面可以看出伸出兩塊量體 並以走廊相連
整體形成"凹"字平面

伸出的兩塊量體 研判早期就是廁所及浴室
還可以看到兩根巨大的竹節落水管

萬華林宅於2016年修復完成後 便活化為星巴克

一樓為主要營業空間


二樓成為用餐空間
內部可以欣賞到磨石子的典雅樓梯
整體來說 是台灣相當激賞的活化案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