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的紅樓極為特別
可以看出正擺脫大正時期的古典樣貌
而漸漸走向昭和折衷式的外觀
可惜1987年拆除
如果他能再撐個幾年 說不定就有保存的契機
□ 等級: 台北市歷史建築
□ 產權: 公有
□ 完工: 1927
□ 結構: 磚木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教育
----------------------【歷史】---------------------
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的前身可上推至1895年成立的芝山巖學務部學堂
1896年正式成立國語學校
以培養臺灣初等教育師資為主要目的,同時兼有中等教育機能
與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同為日治前期臺灣人唯二的升學機關
1919年在第一次臺灣教育令下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
1927年增設臺北第二師範學校,將以臺灣人為主的原公學師範部師生轉移至此
原校區則改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以日本人學生為主
1943年兩校再度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
當時此處常稱為當時「芳蘭之丘」或「芳蘭校區」
選自 https://alumnus.ntue.edu.tw/ |
入鏡的紅樓本館背面、禮堂及小使室
選自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學舍芳蘭之丘 |
純木造的五排學生宿舍區
選自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學舍芳蘭之丘 |
----------------------【設計】---------------------
臺北第二師範學校本館 俗稱紅樓
1927年4月臺北第二師範學校開學時 只有宿舍和禮堂完工
紅樓直到1928年5月才完工
並於1987年拆除
紅樓本館平面為H形
中央設置車寄與視覺置高點
建築立面相當特別
可以看出正逐漸擺脫大正時期的古典樣貌
而漸漸走向昭和折衷式的外觀
選自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學舍芳蘭之丘 |
禮堂北側可以看到原本與本館紅樓相連接的木造走廊
為了使禮堂有超大跨距
因此設計了肋拱的構造
這種西方大教堂才會看到的東西 在台灣只在大禮堂才有
看起來是RC之材質
禮堂南面與北面
亦使用四根巨大扶壁
撐起了三座巨大圓拱窗
可惜被樹木與建築環繞 不然此棟建築外觀相當了不起
在設計元素方面
常使用洗石子浮雕
以及凸出磚塊的幾何圖紋
在校區東側還有現存兩座不起眼的木造建築
分別為警衛室與宿舍棟
雖然都列為歷史建築 但使用狀況不差
隨時可能會有個意外而消失
禮堂與本館紅樓之間亦有座木造建築
為生徒便所、職員便所及小使(校工)、湯沸、浴室及物置室
約建於1927年前後
後來小使、湯沸、浴室及物置室曾變更為琴房使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