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 長老教中學校
不只是台灣私立教育史上重要的場域
更為台南保存著最為完整的教育建築群
□ 等級: 台南市定歷史建築
□ 產權: 私有
□ 完工: 1916-1923
□ 結構: 磚木造
□ 風格: 西式
□ 用途: 長老教中學校-長榮中學校 -長榮高中
----------------------【歷史】----------------------
1883年英國長老教會派遣傳道教師余饒理(George Ede)來臺專責籌畫
因清法戰爭爆發,延至1885年開學,校名為「長老教會中學」
招收12歲以上之學生,授以聖經、天文、算術、各國地理、漢文、白話字等課程
日治初期改名為「長老教臺南高等學校」,1922年改稱「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
因傳教士會議拒絕讓學生參拜日本神社,以致無法獲得政府立案
後來因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以及皇民化運動
包括萬榮華校長在內的英籍牧師被迫離台
學校也於1935年時由日籍的加藤長太郎出任第四任校長
新聘加藤長太郎擔任校長,1939年獲准立案
改名為「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校」。
----------------------【配置】----------------------
1914年第三任校長萬榮華(Edward Band)上任
為了校務發展打算遷校 新校址即今天所在地
為昔日台灣府城的東門城郊
兩座木造平房教室最先建造
而後再建造東與西學寮(今光鹽學舍與友愛學舍)
作為學生的宿舍
並1916年建造了最壯觀的建築-講堂
之後也於1923年完成了校長宿舍
整座學區至今完完整整的保留下來
配置對稱 呈現西南-東北走向
下圖是整座學校的照片
由左至右為講堂 學寮以及一層樓的木造教室
----------------------【東 西學寮】----------------------
東學寮與西學寮 是兩層樓的磚造巴洛克建築
當時作為學生宿舍之用
連續的拱門搭配巴洛克山頭
造型簡潔大方
是當時十分常見的設計手法
目前西學寮被塗成了土黃色
而東學寮則塗成紅磚色
由於這兩棟未被列進台南歷史建築之中
因此保存狀況較為不理想
尤其是東學寮
拱門完全被填滿 無法體現出壯觀的建築氣勢與美感
西東學寮在往南方
便可以看到兩座一層樓的教室建築
----------------------【東 西教室】----------------------
東 西教室也是建校初期的建築物
外貌比壯觀的學療或講堂 簡單了不少
下圖為西教室 建築四周均建置了半戶外的簷廊空間
相較於西教室的簷廊空間
東教室只有前後設計簷廊
這兩棟教室可以看出西方的門與窗
卻又可以發現中式的傳統木構造
這兩座教室一樣未列入歷史建築
一樣保存得不是很理想
著實相當可惜 畢竟是創校的最元老級建築
穿過教室
便可以看到一間壯觀的大型建築-講堂
----------------------【講堂】----------------------
講堂建築為兩層樓高,東西北三面為紅磚拱廊
南邊的正面兩旁有衛塔,其上有都鐸式山牆
至於中央則突出,於一二樓有拱圈
另外在二樓屋簷與一二樓間的線腳則有利用磚材疊砌出的造型變化
很明顯的 校方企圖把中式與西式兩種風格融合
二樓使用了綠釉花磚與綠釉花瓶等台灣傳統建築素材
搭配拱門與愛奧尼亞風格之柱式
依照舊照片
可以發現一二樓各三座拱門 當時皆是半戶外的空間
如今都已經加蓋出來
雖然乍看無違和感 但仍失去了一點真實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在東西北三面的拱廊 在一二樓的拱圈分別為不同造型
二樓為假石推砌的樣貌
一樓為線條與拱心石的設計
是因為當時有兩位營造師傅爭做工程
後來雖先讓他們分別興建東西學寮來比試技藝
但卻不分上下,只好讓他們分別做講堂的一二樓的關係
與廟宇的"對場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校長宿舍】----------------------
據說1923年時,因萬榮華校長希望與學生朝夕相處
而自費興建此宿舍(今校牧室)
校長宿舍有兩層樓高,為西洋拱圈迴廊建築
正面拱圈以中央二樓處較大,左右各有三個拱圈
裝飾元素比學寮多了不少
主要著重在拱門上 以及水泥雨披 欄杆等設計
另外還有一棟大型建築 網路上隻字未提
就是講堂南邊的禮堂建築
依照最上面的航照圖 便可以發現日治後期已經有它的存在
然而二次大戰後 建築旁邊建築了連續拱型雨披
使它的存在更鮮為人知
但確定他也是日治時期的校園建築 而且倖存到了現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