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JUST Publish】小城故事多(四) 台北湖與新莊連動的繁衰史




本文選自 放築塾代誌 第92期 2月號/20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9年 新莊全景模擬圖


A 武聖廟
B 慈祐宮
C 廣福宮
D 新莊街役場
E 新莊郡役所
F 新莊水利組合
G 武德殿
H 新莊市場
I 新莊公會堂
J 弘德館(圖書館)
K 地藏庵
L 保元宮
M 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地
N 新莊神社
O 農業倉庫
P 新莊公學校
Q 官署宿舍群
R 文昌祠
S 縱貫道
T 後村圳
U 戲館巷

廣福宮與福德祠公同組成的廟埕廣場。


慈祐宮與現今緊迫的新莊市場。

郁永河《裨海紀遊》說:「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關渡)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帶領郁永河的張大說明此湖為三年前的康熙大地震,土地陷落被海水淹沒所形成。側面說明台北盆地內水域寬廣,舟楫可悠游其中,也為新莊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米市巷巷尾的潮江寺。

位於清代行政區"興直堡"的新莊,是由閩粵兩族所建立起來的城鎮,繁榮起來的因素分為天然與人為兩類。天然因素就是地理環境優越而特殊,康熙台北湖的形成,使新莊成為大漢溪的出海口,劉銘傳鐵路的海山口車站,應該就可遙遠說明此地理性質-海與山交接之處。但雍正乾隆時期,台北湖迅速淤積,位於凹岸的新莊從海港轉變為河港。天然優越性持續著港口運輸的繁榮。相較於盆地中央還是河湖遍佈的沼澤,新莊位於台北湖的邊緣,可墾土地甚多,眾多墾號爭相開發土地與水圳,因此水田化的成熟農業與運輸便利形成的發達商業,進而讓清朝政府在此設立衙署,成為北台灣政治中心,皆為人為繁榮之重要因素。

新莊公學校之紅磚校舍。
慈祐宮、武聖廟之間的五十六坎
相傳是新莊老街最早的起源
林泉成商號為僅存街屋。

海河運促成了新莊的繁華,讓新莊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的美譽。但盛宴總有散場的時候,新莊沒落的原因一樣可分為人為與天然因素,天然因素主要為上游龐大的泥沙量不只造成台北湖的消失,進而再使大漢溪航運之利盡失。人為因素則是嚴重的漳泉與閩粵械鬥,使得新莊客家人大量南遷搬離,讓新莊經濟雪上加霜。即使後來劉銘傳鐵路在此設站,企圖讓新莊從河運改為陸運中心,但後來對經濟的加持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新莊老街東側之平房街屋。

清代新莊經過兩百年而形成了新莊路為主軸的線性軌跡,原因是新莊北邊的後厝圳與南邊大漢溪的阻擋,城區才往東側與西側發展。然而狹長城區拉長了防禦線且缺乏縱深而不利於守城,順應此勢,另類地把南北側水域當作了護城河,並大量設置隘門才支撐了超長古城路徑,並被富田芳郎譽為全台罕見的長型聚落。當時城中以武聖廟、慈祐宮與廣福宮為三大城市節點,巷尾亦有潮江寺、保元宮與文昌祠等宗教端點,另有米市巷的運輸與戲館巷、挑水巷等生活娛樂機能等城市支線,共同組成了清代新莊的縮影。


新莊老街最東端,以平房為主,可以看到三落二過水的格局。

甫進入台灣的日本人,因為武聖廟與慈祐宮間的商業街肆最為熱鬧,先在慈祐宮前興建了新莊市場、公會堂與弘德館(圖書館),增強了新莊中心的商業與文教集會機能。另外在慈祐宮與廣福宮之間興建新莊郡役所與新莊街役場,更西側則興建了新莊公學校與小學校,此外還有郵便局、水利組合與新莊神社等設施。綜觀可發現政治、文教與商業重大建設皆集中於慈祐宮西側,有意無意間也使得新莊西側成為以日本人為主的高級商業與住宅生活區,與東側以漢人為主的擁擠但繁榮商業區形成明顯區別。

戲館巷與沿街花磚古厝。


武聖廟旁,為老街僅存的三層花磚古厝。

耳熟能響的"一府二鹿三艋舺",早期其實稱"一府二鹿三新莊"。說明了因為內鬥與河道淤積,艋舺超越了新莊成為北部最重要城市的歷程。近入日治時期,新莊雖已從北台灣政經中心,降級為地方的大型城鎮,但仍是重要的農業生產中心,因此成為新莊郡的郡治並得到日本人的用心建設。孰不知民國時期漫無章法的治理,破壞了新莊古城最根本的輪廓,隘門、渡口與圳路一一消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慈祐宮中心文化節點也降為尋常道路空間。最近有新聞講述廟街(新莊路)的人潮流失,商圈凋敝,完全可以說是這五十年來民間短視近利與政府無為而治的結果所致。


新莊神社拆毀後,石燈籠與狛犬遷移至地藏庵,繼續服務人群。


武聖廟與廟埕廣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伸閱讀


新莊 潮江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