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主的電影院 一個令人映象深刻的戲院名稱
外觀更是令人讚嘆
可說是裝飾藝術在台灣建築發展中 一個相當亮眼的案例
□ 產權: 私有
□ 完工: 1938
□ 結構: 加強磚造 或RC造
□ 風格: 現代主義
□ 用途: 電姬館 →電姬戲院→荒廢
電姬館由當時的麻豆首富陳臣興建
位在中山路最西側 是當時新闢建的道路 因此算是麻豆市區之邊緣
與因為位在市區邊緣 而得以有大片腹地興建戲院
如今的中山路是麻豆最主要的幹道
周遭原本的農店或三合院 都蓋起了現代主義的建築
裝飾藝術(ART DECO)的電姬 在市景中 格外突兀
然而電姬戲院已於1987年歇業
這幾年也因為地主意見分歧而無法得到古蹟身分 而受到世人注意
建於1937-38年代電姬館
外觀十分現代主義 水平與垂直線條明顯
但仔細看 其實裝飾元素也異常的多 所以是偏向裝飾藝術之建築風格
水泥原色的外牆為立面主體 目前被塗成了墨綠色
現況可以看出墨綠色油漆已經有些脫落
而褐色的洗石子 則著重布置在設計元素中
兩種顏色的相互交織
成為大家心目中電姬戲院的既定印象
外框生鏽的鐵架 早年都是放置電影海報的地方
2007年,導演侯孝賢因應坎城影展60週年邀約各國導演拍攝關於電影院為主題之相關短片
執導坎城影展60周年紀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之短片:
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 電姬館
全片於電姬戲院拍攝,片中的軍人夫妻由張震與舒淇飾演
侯導並邀請老師父顏振發重出江湖繪製「秋水伊人」、「養鴨人家」
等六十年代大型電影海報看板,讓電姬戲院重返昔日風華
影片中也有戲院內部的現況 格外驚喜
電姬戲院可以說是全台灣電影院中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
電姬 意為"電影公主"
原本叫做電姬館 在二次大戰後 更改為電姬戲院
電姬戲院是由陳臣聘請日本建築師所設計
在其兩旁各有七個石獅浮雕,象徵著每週七天都在營業的意思
兩側女兒牆也有浮雕之設置
最上端有著人臉的樣貌
電姬館一開幕,陳臣便聘請專業經理管理 放映黑白默劇片
不過因費用偏高,所以顧客多為日本人
二次大戰一度歇業 大戰後,電姬館的經營改由陳臣三子陳福德接手
並於1949年改名電姬戲院
而在戲院除了上映過默片與黑白電影外 也曾上演過布袋戲與歌仔戲
後來電影業逐漸不景氣,戲院也曾做為歌舞團的表演場所
主入口分為兩邊
中央為售票區
弧線型 內凹的價目表外框
下方再兩個小拱門售票窗
戲院旁邊還有一條小徑
似乎有特別營造 也是發現一個小驚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