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稱的淡水老街 應該都是指捷運站出來的中正路
但街上僅存兩三棟街屋而已
實在不夠格稱為淡水老街
唯有重建街 除了是淡水第一條具規模的街道之外
街屋的數量與質量 才夠格稱為淡水老街
重建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淡水第一條商業街
可說是是淡水歷史悠久的老街
福佑宮東側的巷弄就是重建街的入口。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
舊稱頂街,從日治時期便一直是繁榮鼎盛
許多淡水知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照片/周明德,攝於1980年代初期的重建街 圖片來源:開放淡水 http://goo.gl/jRhdMw |
有機生成的重建街 在清朝時期便有雛型
早期可能是因為防洪與防禦之需求
所以位在丘陵上 傍山而建 俗稱頂街
相對的 也有下街產生 也就是現今的中正路
中正路與重建街的交接處 是淡水福佑宮以及淡水清水巖
重建街原名九崁街,係因早年福建人在此建立九間店鋪
古時重建街分為城仔口、牛灶口、九崁街
到清末發展有永吉街、三層厝街、九崁街
日據時期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
每一段擁有數十戶殷實的富紳地主,而政府遷台後才改名為「重建街」
選自 重建街 - 淡水維基館
之所以叫做重建街
有一說是因八里居民在1796年(清嘉慶元年)遭遇水災及火災
許多人無家可歸而遷移到此重建家園,之後便改名成重建街
但在張建隆〈淡水史研究初探〉一文中,指出「重建街」是戰後才有的街名
認為「相傳因八里城為水災所毀,大批災民渡海到此加入建設家園之行列
而稱『重建街』」純屬誤解。
選自 重建街 - 淡水維基館
照片/重建街(日本時期稱九崁街)老照片 圖片來源:開放淡水 http://goo.gl/FhMLD3 |
由於重建街位在地形崎嶇之處
所以日治時期的發展 遠不如中正路
當中正路築起二三層樓的西式大街屋之時
重建街 絕大部分的建築還停留在中式平房街屋
但也因為如此 現金才能看到難得的中式清朝街屋
1974年的淡水絲路-重建街 照片:姚孟嘉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MackayHouse1875/posts/1699474960105346/ |
重建街 街屋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選自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5659249433338567 |
許順記,1920年代為布店,光復後改為金紙店
不僅曾是淡水最大金紙供應商,同時處理部分金紙加工
--------------------------------------------
重建街 街屋2-3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於2009年1月12日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
建物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與隔鄰的「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
同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
在屋主蔡以倫的努力下,成為文創基地「香草街屋」
致力於重建街與周邊的文化介紹導覽,另外也有香草課程
選自 重建街 - 淡水維基館
--------------------------------------------
重建街 街屋4-5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重建街 街屋6-9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此四棟街屋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街屋
|
鴻禧集與其後三間古厝,約建於清朝道光年間
是重建街上現存歷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所用的磚瓦皆從大陸運來,十分講究
鴻禧集是中藥行,裡面還保存著舊式的中藥藥櫃
不過店家不希望被打擾,無法參觀
於牆面可見紅磚上的黑紋,為燒磚時留下之痕跡,運用在立面上左右交錯造形略似燕尾
故又稱「燕子磚」或「燕尾磚」
7號街屋為木製牆面
於其他三間街屋形成明顯對比
--------------------------------------------
重建街 街屋10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重建街 街屋11-12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下圖可以看到此兩棟街屋的背景
|
--------------------------------------------
重建街 街屋13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