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JUST Old】台北-淡水街屋 中正路

淡水老街與鶯歌老街 為全台灣最沒資格稱為老街的老街
寥寥幾棟老建築 只能稱之為徒步商店街



淡水昔稱大街或下街,兩百多年來一直是淡水最主要的街道,也是行政和金融的中心
外地人一般習稱的淡水老街,一公里多的長度,是近四百年淡水歷史發展的縮影

中正路隨著百年來的發展 共有許多發展歷程與地名
分屬菜園頂、東興、公館口、新店、烽火、龍目井等
下方日治時期的地圖中便可以看到烽火、東興與公館口的相對位置
菜園口則靠近淡水車站 龍目井則約在三民街口

日治時代中間全台進行『市區改正』。淡水大街曾在 1929 進行整頓
一直到 1934 年開始分二期進行『市區改正』
由淡水火車站至淡水稅關旁的中心橋
將原四公尺路面寬為 9.1 公尺 ( 兩邊各有 1.3 公尺人行道 ) 
沿街秀面也做成『昭和式樣』之牌樓面以美化市容,並建有完善的下水道

在1990年代 中正路街屋已泰半改建,鎮公所也發放拆屋補償
並編列預算準備全面拓寬
但此時保存歷史街面為文化資產的民意卻適時釋出
不僅地方文化工作者大聲疾呼、不少學術單位也進駐中正路進行規劃
到捷運通車帶來人潮後,拆與不拆之爭進入高峰

民國87年郭哲道鎮長上任後展開強勢作為
將路寬定為六公尺,並在左右留三公尺人行道
維持早年所定的 12 公尺路寬,並兼顧觀光人潮的徒步區需要
除了重建下水道也讓管線地下化,經兩年施工於民國89年 6 月完成
選自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34885384530/10154974467124531/?type=3&theater

日治時期的中正路街屋 
街屋後側可以與淡水河直接接觸

下圖為中正路與三民街交接處
也就是龍目井的所在
圖中最優美的建築為淡水郵便局

應該攝於1980年代之後

可以看到是中正路還沒有拓寬以前的公館口

下圖出處不詳 但可以肯定是日治時期的照片
依照背景可以推敲為菜園口的位置
二次大戰時的行軍照片 正在走向淡水火車站
右圖典雅的二層樓街屋 可能是3、4號街屋

下圖為白樓下高聳的四層樓日治街屋 現已不存
牆面還留有大面積機槍掃射的痕跡

拓寬後的中正路
兩側街屋99%都已經改建
早已面目全非

雖然立面上都以古典元素 或是沈穩配色來展現古街氛圍
但還是不夠格稱之為淡水老街

--------------------------------------------

中正路 街屋1-2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中正路 街屋3-4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中正路 街屋3號 宏生醫院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

中正路 街屋4號
保存狀況★★
利用狀況★★


參考資料